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广电局:

  新闻敲诈是新闻界一大公害,严重损害新闻队伍形象,侵蚀新闻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新闻敲诈现象产生和蔓延,进一步规范新闻传播秩序,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决定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新闻敲诈专项行动。现将工作方案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落实,迅速开展行动,务必抓出成效。各地要及时将开展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案件查处、工作进展等情况报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

  特此通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2014年1月15日

  (联系人:郝苗苗、卓宏勇

  电话:010-83138673,83138320

  传真:010-8313829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31日下午公布了自2013年至今查处的8起典型新闻敲诈案件。新闻报刊司负责人李军表示,将继续加大对新闻敲诈案件的查处力度,限期挂牌督办一批重点案件,关停一批违规新闻单位,撤销一批违规记者站,吊销一批违规人员新闻记者证。同时将建立健全新闻敲诈案件“双移送”机制,及时将查办案件中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和违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八起典型新闻敲诈案件

  一、《中国特产报》及其记者违法从事经营活动。

  二、《中国经济时报》及其记者利用新闻采访报道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

  三、《西部时报》及其记者利用职务便利牟取非法利益。

  四、《企业党建参考报》及其记者违规采访、乱设机构。

  五、《今日早报》记者金侃群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受贿。

  六、《都市快报》记者朱卫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受贿。

  七、《杭州日报》记者杨剑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受贿。

  八、《证券时报》记者罗平华索要“封口费”敲诈勒索

  江西日报社,江西广播电视台,各设区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广电局),省直新闻单位主管部门,省直新闻单位,各报刊记者站:

  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新闻敲诈现象产生和蔓延,进一步规范新闻传播秩序,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开展打击新闻敲诈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新闻敲诈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以“曝光”为名进行敲诈勒索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新闻采编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新闻敲诈是新闻界一大公害,严重损害新闻队伍形象,侵蚀新闻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中宣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并通报一批媒体采编人员及假记者、假媒体新闻敲诈典型案例,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遏制新闻敲诈蔓延的势头,进一步规范新闻传播秩序。

  新闻敲诈是新闻界一大公害,严重损害新闻队伍形象,侵蚀新闻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中宣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并通报一批媒体采编人员及假记者、假媒体新闻敲诈典型案例,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遏制新闻敲诈蔓延的势头,进一步规范新闻传播秩序。

  近几年来,一些媒体机构和新闻采编人员,目无党纪国法,无视管理规定,违反职业道德,利用新闻采编活动的职务便利和新闻记者的职务影响,滥用新闻采访报道权,对基层单位企业等进行敲诈勒索,谋取不法利益,甚至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新闻敲诈问题,严重侵害了基层单位、企业和群众利益,损害了新闻队伍形象,侵蚀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各地各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治理新闻敲诈问题,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屡禁不止。为切实加大整治力度,坚决防止新闻敲诈现象扩散蔓延,去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查处了《购物导报》等一批新闻敲诈案件,关停了一批违规的新闻单位,撤销了一批违规记者站,吊销了一批违规记者的记者证,起到震慑作用。

  日前,中宣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现将真假记者、真假报刊鉴别及举报方式向社会通报,并附相关部门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平台等。

  三种方式识别真假记者

  方式一:网络查询。

  中国记者网(http://press.gapp.gov.cn)网站首页有新闻记者证查询栏目,在对话框中输入单位名称、记者姓名和验证码即可查询,如果输入的是有效信息,将会显示记者的单位、姓名、照片、性别、统一编号和新闻记者证样证及年检标签等详细信息,说明所查询的人是记者。如果查询的是无效证件,则会显示“没有找到您想要查询的内容……”等字样,说明所查询的人不是记者。

  方式二:短信查询。

  全国移动手机用户编辑短信“CXXM记者姓名#单位名称”发送到10660840,如果能收到包括记者姓名、性别、单位、统一编号、状态等在内的新闻记者证基本信息的即为真记者。

  方式三:电话查询。

  基层群众也可直接打电话至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新闻记者证核发办公室查询,查询电话:010-83138953,由工作人员查询后告知。

Copyrigh@2006-2012 版权所有 赣ICP备06006010 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翠林路339号 邮编:33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