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降价 中国在做这些事
从5月1日起,中国取消包括抗癌药在内的28项药品进口关税,这成为肿瘤患者收到的又一份健康福利。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一直从多环节、多渠道压减进口抗癌药品价格。从国家谈判让“救命药”降价入医保目录,到抗癌药实现零关税等举措,“政策组合拳”让癌症患者吃不起药的痛点得到了一定缓解。但要真正实现医疗费用降低的长远目标,还需要从壮大国产仿制药和创新药上持续发力。
零关税
此次抗癌药进口关税调整后,除境外没有生产的安宫牛黄丸等中国的特产药品、部分生物碱类药品等少数品种外,绝大多数进口药品,特别是有实际进口的抗癌药均将实现零关税。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数百万。目前,中国抗肿瘤药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但约一半依赖进口。由于进口药品价格昂贵,一般患者很难承受。
零关税后,进口抗癌药的价格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此前有专家表示,这一政策将使进口抗癌药降价至少20%。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税率调整目录显示,此次零关税涉及的抗癌药主要以化疗药物为主。目前,我国对于进口药品的最惠国税率在3%—6%之间,而药品增值税普通税率为16%。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零关税的基础上,再“较大幅度降低抗癌药生产、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税负”,确实有望实现降价20%的预估。
事实上,零关税只是抗癌药降级的起点之一。上个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不光要把关税降下来,更要多部门联动,从生产、流通、原料进口等各方面综合施策,真正把药品价格降下来。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税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波表示,税收是价格调控的手段之一,但决定药价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代理层级、是否垄断供应等。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后,进口成本会同步降低,但进入国内市场后,还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加强监管,让患者真正得实惠。
进医保
除了降低药品税负外,将更多的救命药或基本药物纳入医保,让患者分享基本药物带来的福利,是更加暖民心、惠民生的举措。
去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36种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后的价格谈判结果。与此次零关税药品主要为化疗药物不同,经谈判进入医保的“救命药”中,大多是患者热盼的靶向药。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平均降幅达44%,最高降幅达70%。
一个直观的数据是,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进口注射药赫赛汀,此前仅一支的零售价格就高达2万多元,患者年均药品费用23万余元;而进入医保后,每支的支付标准降至7600元,年均药品费用约9万。数据显示,去年1年,赫赛汀在全国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用药销售额近8亿元,同比增长率达28.36%。
让更多的抗癌“救命药”进入医保目录,是保障百姓用药的关键所在。受访专家表示,希望有更多创新药通过支付能力综合评估和临床疗效评估尽快进入医保,提供给医患双方使用。
此前的国务院会议上强调,要抓紧研究将进口创新药特别是急需的抗癌药及时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也透露,下一步药品监管、卫生健康等多部门将出台配套综合措施,规范集中采购环节、加快入医保目录谈判等,全链条理顺临床急需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酝酿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特别提出,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报销目录,实行最优惠的报销政策。同时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强化反垄断执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药物价格秩序,保护药物市场公平竞争。
促仿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指出,目前在我国肿瘤药市场中,具有较好疗效的药品大多被进口药企垄断。要想真正从根本上降低药价,关键在于提升国内药企的创新能力。
有分析认为,国内药企近年来虽然也在加大抗癌药的研发力度,但成效不佳,仿制药生产能力有限。这导致外企在中国癌症药品市场缺乏竞争对手,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昂贵的价格。
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真正降低老百姓医疗费用,需要做强国产药,可以从发展仿制药开始,鼓励国内企业“对标”国际企业。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已开始启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督促仿制药与国际标准“对标”,以实现进口原研药的国产替代,降低国民医药费用。今年年初,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首批17个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规格目录。专家表示,这为中国仿制药达到国际主流药品市场的药品质量奠定了制度基础和标准,对满足公众用药的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大意义。(记者 刘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