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江西省版权局)

办好惠民实事,努力让群众满意

来源: 编辑: 吴萌 发布时间:2014-12-18字体:[] [][关闭][打印]
 
视频网址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由江西省政府网为您直播的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柯筱清。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陈建文与网友聊一聊我们的基本文化权益以及相关民生工程和惠民服务。陈处长,欢迎您做客演播厅!

陈处长: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感谢省政府在线访谈这个平台提供的互动交流机会,向大家介绍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实施民生工程、开展惠民服务的有关情况,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把惠民服务的好事办好。

主持人:陈处长,说到民生工程和惠民服务,我很想知道新闻出版广电局到底承担了哪些公共服务项目,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

陈处长:好的,我们围绕保障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和看书读报等基本文化权益,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民生工程。这些民生工程都是国家提出实施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每年都把这些民生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年终还要进行检查考核。

主持人:听广播、看电视是很多市民朋友在休闲娱乐时的首选。在城市里,人们通过有线电视可以收看到几十套,甚至上百套电视节目,那么在农村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广播电视节目在传送时是否会遇到困难?

陈处长:一般来说,广播电视的覆盖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有线入户,这种方式效果最好,收看的节目套数多,声音、图像质量最稳定;二是卫星直播到户,用这种方式收看的电视节目也有几十套,但目前通过卫星传送覆盖的主要是中央台和省级台广播电视节目,市、县地方台节目没有上卫星传送,就接收不到;三是无线覆盖,这是广播电视覆盖服务的低保工程,由于频率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无线方式传送节目有限,而且受地理环境、天气状况、建筑物等影响,信号质量不稳定,收看效果不理想,图像不清,雪花点很多。这种无线方式曾经是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方式,由于有线电视发展,现在依靠这种方式看电视的群众主要在农村。所以,广播电视覆盖工作的难点在农村。

主持人:既然无线电视节目的效果并不理想,那么无线电视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陈处长:上个世纪90年代,有线电视大发展,无线电视发展受到影响。但不会被替代,原因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无线方式是实现大面积覆盖,使用最便利最经济的方式。有线方式覆盖效果最好,但如果要延伸到边远农村,投入较大,日常维护困难,所以覆盖范围主要在城市和人群集中居住的乡村;卫星方式覆盖面积最大,三颗卫星就可全球,但节目上星成本较高,一般省级台也难完全承担,市、县台有财力把节目送上星的就更少。无线方式,既可实现大面积覆盖,投入又不大,解决了本省市县电视节目对农村的覆盖,保障了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用户来讲,接收设备简单,可以做到一开就响、一按就亮,无偿收看,不增加农民负担,是农村群众最经济、最便捷的收看方式。很多国家都把无线作为广播电视向公民提供普遍服务的基本手段,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向公民允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听就能听得到广播,只要想看就能看得到电视。所以,无线覆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因为有了有线电视,就停播无线电视。

二是数字化给无线方式增添诸多优势。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最大的优势就是在面积空中覆盖、支持固定接收和移动接收。具有信号覆盖范围广、信号质量好、传输的节目多、建设投入相对较少等优势,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也从根本上满足农村居民长期、稳定、免费收看高质量电视节目的需求。而且,由于它支持移动接收,有利于发展移动电视。如,车载电视等,无线数字地面电视技术的运用成果。

三是无线方式的抗自然灾害性比较强。在紧急状态下,在其他媒体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发挥着稳定秩序,稳定民心的重要作用。

主持人:您之前谈到广播电视覆盖工作的难点在农村,那么重点在哪里?

陈处长:我们把广播电视覆盖工作的重点也放在农村。从1998年开始,我省组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从行政村到50户以上自然村、到20户以上自然村、到20户以下自然村,不断深入延伸、不断扫除盲点,采取有线联网、卫星覆盖等方式先后实施完成了3503个行政村、2664个50户以上自然村、11438个20户以上自然村、14230个20户以下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设,直接受益农户240多万户。同时,从2005年开始,我省先后分三期对全省59座高山骨干发射台进行改造建设。由于无线发射台、转播台实行无偿转播的政策,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一些台(站)不仅要转播当地的节目,还要无偿转播中央和省级节目,承担着对广大农村覆盖的任务,这给当地财政支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许多地方的无线发射台、转播台的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日常运行维护经费普遍缺乏,正常播出无法保证,一些县级无线台站甚至不能正常工作。这些年,我省争取国家支持,对无线发射台、转播台进行改造建设,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不断提高覆盖质量,为广大农村群众,以及城镇因种种原因没安装有线电视的群众,提供了听广播看电视的基本服务。目前,全省广播、电视的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42%、98.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边远山区结束了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状况。下一步工作,是要让群众从听到看到改进提升到听好、看好。

主持人:好一个听好、看好,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们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陈处长:全省约4500万人,约1200多万户。我省计划用2-3年时间,协调推进广播电视有线、无线、直播卫星共同发展,以有线为主,无线、卫星为辅完善全省立体式广播电视覆盖网络,做到天上有星、地面有网,星网结合、天地一体,实现全省广播电视全覆盖。一是大力发展有线电视用户,通过巩固老用户,整合农网、企业网用户,使全省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800万户,并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和双向改造,鼓励多功能信息服务,实现小网向大网转变、模拟向数字转变、单向向双向转变、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二是稳步发展直播卫星用户,通过政府补助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依法整治 “山寨锅”,在有线未通达、无线覆盖盲区适当发展直播卫星用户;三是保障和升级无线用户,通过争取在国家支持,我省今年启动了全省32座高山台基础设施改造,明年将启动对全省高山台的数字化改造,争取早日开播地面数字电视,让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地面数字无线覆盖服务。

主持人:对于您提到的“山寨锅”,其实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存在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陈处长:山寨锅是指非法使用的直播卫星地面接收器。其产生的危害:

一是触犯国家法律。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都实行许可制度,从未放开。根据《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129号)规定:擅自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由广电部门没收其安装使用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对个人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是侵犯合法企业利益。2008年6月,为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星9号直播卫星升空,按照国家规划,这颗直播卫星将让偏远地区的农村看到数字电视节目。由于最初公益性的考虑,没有采取CA加密的方式,一些厂商仿制接收设施,存在技术盗版问题,严重损害正规生产厂家合法利益。

三是损害群众利益。“山寨锅”粗制滥造,质量低劣,遇到刮风、下雨、打雷容易损坏,而且接收信号不稳定,常常需要破解正版技术进行升级才能使用,损害群众利益。特别是打着村村通、户户通的旗号,损害了民生工程的形象。 考虑到农村群众看电视难的实际问题,对“山寨锅”的治理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即,一方面依法严厉打击和取缔“山寨锅”的生产、销售活动,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共同开展了市场整治行动;另一方面引导人们以有法律保障、有安全保障的方式收看电视,国家加快推进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就是为了让正规生产的卫星锅占领市场,以合法、安全的卫星锅替换“山寨锅”,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信息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

主持人:实施直播卫星户户通有什么新政策,能给农村群众带来哪些新实惠?

陈处长:今年我省启动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重点是解决未通达有线电视的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国家实行了不少优惠政策,确保群众得实惠。

一是扩大了受益面。过去村村通发展直播卫星用户,我省有近30万户农村群众受益。现在发展户户通,一套数字双模接收设备400元左右,中央财政补100元,省级财政补100元,市县再补100元,每个农户自己只要出100元,就拥有这套设备产权,全省直接受益农户达到140万户。

二是丰富了节目套数。能收到10套以上广播节目、40套以上电视节目、其中包含深受欢迎的中央3、5、6、8套节目。

三是增加了服务功能。除了能接收正常的广播电视节目以外,还有应急广播的功能,只要插上电源,在紧急状态下也能自动开机发布应急广播信息。

四是保证了服务质量。首先是正规厂家生产,产品质量有保证;其二是专营点销售安装,售后服务有保证,质保期内免费保修,保修期过后出现故障的,有偿服务价格合理,保证群众购买的设备出故障有地方修、及时修。

从“村村通”到“户户通”,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一次升级。“村村通”的扫盲标准,是一个村有1户能听到看到广播电视,节目套数标准先是“2+1”(即2套电视节目、1套广播节目),后是“4+2” 即4套电视节目、2套广播节目)。而“户户通”让有线电视未通达、无线覆盖有盲区的地方每一个农户,从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一步实现能听到看到与城里人一样丰富的节目,这个变化是跨越式的。

主持人:节目频道多了,节目效果好了,大家在家看电视也越来越舒心!当然,随着现在电影院观影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新片的不断上映,城市里很多人都喜欢去电影院感受大屏、音响带来的刺激,那么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观影体验是否有改善?

陈处长:近年来,城市影院人气兴旺,看电影成为休闲娱乐的时尚。为让农村群众看上电影,我省自2005年试点、自2006年起全面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目标是让全省行政村的农民群众平均每个月能看上一场电影,农村中小学生每学期能看上两场电影。由于农村电影是流动放映,为了便于携带,农村电影放映设备简单,一直落后于城市电影,例如,在胶片电影时代,城市电影放映的是35mm的拷贝,农村放映的是8.75mm的拷贝,后来是16mm的拷贝。我省从2010年7月开始,农村电影放映全部使用数字放映设备,在全国较早实现了农村电影放映从胶片电影向数字电影的转变,比我省城市影院数字化还要早两年,大大改善了农村电影放映质量和效果。

数字电影放映有很多优势,一是图像色彩更加鲜明、饱满,清晰度大大提高,而且不会出现胶片电影那样被划伤、磨损、烧断等问题,放映很多遍也像第一遍那样清晰;二是音响效果更加逼真, 立体声、5.1声道音响环绕,极大地扩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使电影的感染力、震撼力大大增强,给予观众更多更好的视听享受;三是传输便捷,在城市影院下线的影片,很快就能够在农村各地同时放映,不必等待轮流放映,农村群众能够比较快地看到新影片。把数字电影放到农村群众家门口,给偏僻农村带来现代文化的万千气象,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间的文化鸿沟。

电影公益放映活动在农村,不光是一项文化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单位积极与当地党政部门、单位合作,将有关政策、经济发展信息、科技致富信息等制作成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短片,在放映电影前播放,使农村电影放映与各项惠民政策宣传结合起来;村委会也把电影放映作为召集村民集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载体;农村电影院线公司还通过“影企联姻”,开展家电下乡、农资下乡等活动,成为联接城乡的物流销售平台。通过送电影下乡,为政府宣国策,送科技到农村,让欢笑留乡村,受到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

主持人:现在城市影院向多厅化发展,给了观众一定的观影选择权,农村电影是否也能满足群众在时间、影片上的自主选择需求?

陈处长: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口味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对接群众观影需求,我们今年推出了三项改革措施:

一是实行面向社会购买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服务试点。由县(市、区)电影行政部门向社会上有放映资质和条件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公开采购公益放映服务,鼓励民营电影放映企业参与公益放映服务,用竞争市场机制激励各类放映单位提高放映质量的主动性、自觉性,用优秀影片吸引观众,用优质服务拓宽市场。目前,全省有1400多支流动放映队伍,其中有原来国有电影企业职工,也有民营企业员工,还有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通过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二是实行由群众挑选喜欢的影片进行点片放映的制度。改变过去放映员放什么、农村群众看什么的状况,由群众挑选自己喜欢看的影片让放映员安排放映。我们首先扩充了公益放映影片库,从过去4个T的容量扩增到8个T,供选择的影片有1400多部,并且及时更新补充。农村数字放映机硬盘由320G更新为500G,能储存15部以上故事影片和10部以上科技影片,每月还要更新。让群众有更大的挑选空间。群众挑选、点片渠道有现场点片、网上点片、手机短信点片等形式。现场点片,放映员在放映现场根据村民意见当场确定放映影片;网上点片,就是让村民在农村电影放映单位网站上点击填写点片意见让放映员安排放映;手机短信点片,由村民通过手机短信向放映员提出点片放映需求。把选择权交给群众,激发了群众的观影兴趣和热情。

三是实行集中定点放映制度改革。城市影院的放映条件和观映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看电影成为一种享受。而农村电影还停留在露天放映阶段,这使电影声像艺术魅力不到充分展现。我们要求各地利用村文化礼堂、文化活动中心(站、室)、祠堂等设立室内固定放映点,方便群众集中观看、定期观看,在较好的视听环境下观看,改变农村电影露天放映、晚上放映、随意性放映所造成的观影效果差、观影人次少的状况,让看电影成为一种视听享受。兴趣和热情。

主持人:有的地方群众反映,农家书屋经常“铁将军把门”,在书屋管理上还存在缺口,目前我们有什么改进的办法?

陈处长:国家推行农家书屋工程,把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了最基层,日常运行采取的是村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模式,书屋管理人员大多由村干部或村民义务性、临时性兼顾,虽然有不少文化热心人为农家书屋的开放运营做了大量的义务工作和无私奉献,但毕竟是不稳定的、临时性的服务,“无人管”的问题比较突出和普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省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由政府发放一定的岗位补贴,选聘条件适宜的农村残疾人担任书屋管理员,既解决了书屋无人管理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村残疾人就业问题,两个民生工程一起做,在全国首创了农家书屋管理的新模式。当然,在这项政策规定具体执行中,由于各村条件不一样,执行效果不平衡,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政策要求不能落实到位的,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今年,我局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农家书屋规范管理和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规范农家书屋开放制度。农家书屋作为基层文化服务场所,不可能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开放,但应根据本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安排好开放时间。我们要求农家书屋开放每周不少于20小时,要在室外张贴公告,公布开放时间、管理员姓名及联系电话等信息,减少随意性和铁将军把门问题,为农村群众看书、借书提供便利。同时,积极开展农家书屋星级创建活动,参照国家对公共图书馆标准的划分办法,结合新农村建设标准,拟订农家书屋建设和服务标准,按1-5星级来划分等次,引导农家书屋按标准建设、按规范服务,树立良好形象。

二是规范书屋管理员选用与考核。管理员是管好、用好书屋的关键。为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管理员的选用、培训、评价、激励机制,今年我局会同省残联出台了《江西省农家书屋残疾人管理员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各级残联、新闻出版广电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认真选好、培训好书屋管理员,对工作不负责、考核不合格的管理员,及时调整。

三是建立群众选书机制。在农家书屋图书补充更新过程中,我们通过上门征询、座谈交流等形式听取群众阅读需求,探索基层选书与集中采购相结合的模式,争取少花钱多购新书好书满足群众阅读需求。同时,鼓励各地探索运用多媒体、互联网、卫星、有线电视网络等技术推进“数字农家书屋”建设,,为农村读者提供更丰富的阅读资源和更便捷的信息服务。

四是组织农家书屋惠民活动。农家书屋是阵地,管理是手段,使用是最终目的。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学生寒暑假期间、农民工返乡期间,我们要求各地适当延长开放时间,设计有吸引力的活动,让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调动阅读热情。例如,在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了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全省农家书屋延长开放时间,并因地制宜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20天里,全省就有700万人次走进农家书屋读书看报, 2800万图书被借出或翻阅。仅新余市就有6.8万外出农民工到书屋借书外出务工,共有9万册图书被借出。暑假期间,开展了 “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主题阅读活动。通过层层发动、学校组织、书屋实施、学生参与,全省约510余万人次农村孩子走进书屋,读书看报,做作业,写征文,收获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营造了浓厚的农村阅读氛围。

五是推行城乡图书资源共享。积极推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互联互通,将农家书屋的图书与县级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图书实行电脑联网管理,既盘活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的库存书籍,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周转率,又发挥农家书屋贴近群众的功能,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让城乡群众共享县、乡、村三级图书资源。当然,要完全实现这个目标,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协作,加深相关资源的整合融合,加大相关设施的投入。目前,我们在新干县开展试点,探索积累一些经验再推广。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服务有什么目标规划?

陈处长: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包括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服务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有保障。我们的目标是,以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以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户户通、无线数字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农家书屋、全民阅读等工程为抓手,进一步统筹实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创新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加快标准化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优化升级、提高效能,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让民生工程更加得民心,让广大群众得更多实惠。

主持人:谢谢!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期在线访谈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与支持,同时也感谢陈处长做客演播厅,我们下期节目再见!